計劃簡介



計劃目標



  • 保存珍貴歷史
  •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史事,中國民眾為此付出巨大犧牲,中國軍隊奮勇殺敵,表現出非凡氣節。當年親歷過抗戰歲月的老兵如今年事已高,他們每一位的經歷都是一段珍貴的歷史資料,值得我們正視及積極保存。


  • 增加研習抗日歷史的「現場感」
  • 歷史學習,不應局限於課本,而應拓寬學習的空間,以獲取適用的資源,加深認識。中國文化研究院(下稱「本院」)希望藉着「與抗日戰士AI對話」計劃,將口述歷史的元素帶入課堂教育。通過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技術,將老兵的形象和他們的經歷在網站及一體機上呈現,讓學生仿如面對面與抗戰老兵對話,進一步「觸摸」抗戰時期的歷史,增加研習這段歷史的「現場感」。學生在與老兵對話的過程中,也能學習老兵正面的價值觀。


  • 表達對抗日英雄的敬意
  • 當年為國奉獻、英勇抗爭的老兵,如今已至遲暮。本院藉此表達對他們的敬意,同時緬懷為勝利獻出生命的先烈。今人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,尊重和承傳前人的寶貴精神,並銘記中國軍民浴血抗戰的光輝業績。




計劃內容



本計劃名稱為「與抗日戰士AI對話」,當中受訪的「抗日戰士」共有三位:

    (1) 「飛虎隊」中國籍飛行員陳炳靖
    (2) 第六軍無線電通訊兵黃光漢
    (3) 港九獨立大隊「小鬼通訊員」林珍

三位老兵在抗戰期間負責不同崗位,但同樣擁有保家衞國的熱忱。在以他們為代表的中國軍民眾志成城下,微力聚沙成塔,讓中國在艱苦的抗日戰爭中獲得勝利。




虛擬老兵的製作方法



選定受訪對象後,工作人員採集了三位老兵的面部、形體等外貌信息製作成 3D 個人形象,並使用配音和語音合成技術製作成貼近真人的語音效果,再將三位老兵的抗戰個人經歷整理成資料錄入系統,最終合成三個可與人互動對話的虛擬老兵形象。

學生可以點擊對話按鈕用語音向虛擬老兵發問,人工智能系統識別語音後,則調動資料庫信息組織成答案,回答提問者的問題,由此達到對話效果。系統支持即時語音轉文字,雙方的對話內容都能夠即時顯示成文字,出現在聊天對話框內。




通過與虛擬老兵對話,進行學習的好處:



  1. 互動性強
  2. 本計劃使用嶄新的人工智能技術,讓學生通過「對話」來學習抗日歷史,大大增加課堂的互動性。


  3. 學得更深、更廣
  4. 學生可按照搜集的資料及個人興趣提問,老兵的答案亦非一式一樣。完成訪問後學生可組織獲得的資訊,與其他同學交流,增加學習抗日戰爭歷史的深度和廣度。


  5. 感受老兵的真情實感
  6. 學生在聆聽老兵故事的過程中,能夠親身體會他們勇敢堅韌的個人品質,以及中國人民不屈不撓、血戰到底的民族精神。


  7. 鎖住流逝的時間
  8. 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,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擬老兵現在的容貌與思維,盡可能「鎖住」流逝的時間。這不單是送給老兵及家人們的一份特殊留念,也是擴充國家、民族歷史的鮮活資料。


虛擬老兵形象以平面版和立體版兩種方式展示。平面版可點擊「與抗日戰士AI對話」欄目使用;立體版則需要使用 互動多媒體機台(Kiosk)現場展示。每位虛擬老兵均配有一系列的教材,請瀏覽「教學錦囊」使用。




製作花絮